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思想 -> 百问百答
城里老师到乡下任教 这事您咋看
2018-12-11 12:05:21   
2018-12-11 12:05:21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

CgsCG1wO1A6AU4cqAAF-dnMaQqc391.jpg
漫画 何富成

  都说“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”,吴忠市红寺堡区一对教师夫妻,却主动申请从城区“名牌”中学、小学调往农村小学。这是为什么?原来,农村学校翻天覆地的硬件变化以及相对薄弱的师资,让他们决定挑战自己。为农村教师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,这是红寺堡区近年来平衡城乡教育资源,将优秀师资力量留在农村的诸多措施之一,从2011年到2017年,当地已完成12所农村学校368套周转房的建设(据宁夏日报12月8日报道)。

  正能量小Q

  能从城区“名牌”中学、小学调往农村小学,两位老师的决定,让人佩服。老实说,在关系人生发展的选择上,能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。不过,幸好他们所去的乡村小学硬件设施不错,为他们“斩杀”了从城里到乡下后要面对的第一只“拦路虎”。

  我们总说要通过起点公正、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,来保证教育的公平正义。而包括校舍、图书室等在内的硬件条件的改善,就是保障教育机会均等,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、上好学,实现起点公正的前提。没有硬件的支撑,起点公正就难以实现;连底都兜不住,均衡发展就是空谈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红寺堡区持续改善基层学校基础设施,努力给乡村孩子提供与城市一样的物质条件,无疑值得点赞。

  这也印证了,硬件不是万能的,但没有硬件却是万万不能的。毕竟,筑好巢才谈得上引凤来。没有硬件的基础条件,软件又何以支撑?又如何吸引优秀老师前来筑巢常驻呢?

  红辣椒小杠

  对于乡村学校来说,硬件设施不足确实是个问题。想想看,如果城里的孩子都有多媒体教室了,村级小学也就有间电教室;城里的学校都已经电脑授课了,农村小学却只有一块黑板和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,说得再生动也没有课件展示得明了……如此条件,别说孩子们无法享受教育公平,就连身处其中的教师,也难有公平可言。

  所以,改善硬件设施,提高教师待遇,这都没有错,但不能止步于此。如果把改善教育资源等同于硬件设备建设,只忙着修校舍、铺塑胶跑道等,却不在培育先进教育理念、培养优秀教师人才上下功夫,未必能够解开乡村地区乃至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的症结,相反还会导致效果大打折扣。

  想来,最为关键的举措,还在制度留人、待遇留人、事业留人。真正把乡村学校乃至贫困地区教师的待遇提上去,用各种倾斜政策力保“教育有尊严,教师有荣光”,打造能够让优秀教师奋斗的广阔天地,才能真正引来人、留下人。

【编辑】:姚振国
【责任编辑】:瞿学江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